5種秋冬常見的小兒傳染病!
5種秋冬常見的小兒傳染病!養成好習慣來預防
許多孩童一進入冬季與呼吸道相關的疾病接踵而至,輕則酷酷嗽、夜咳、喉嚨痛、鼻水流不停,重則肺炎問題也層出不窮。
有哪些是幼兒秋冬之際較容易發生的疾病及如何預防就讓爸媽們一起來了解:
- 流感病毒
秋冬時節正是「流感高峰期」,咳嗽、發燒、流鼻水、頭痛、喉嚨痛、肌肉酸痛都是流感的症狀,施打「流感疫苗」是很有效的預防方式!
貼心提醒:每年的公費流感疫苗施打期自10月開始,因儘早預若是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除了儘快就醫,並避免到校上課,預防病毒的傳播,
二. 腺病毒
6個月至5歲的孩童最容易被感染,一年四季皆有可能發生,主要症狀:反覆高燒3至7天、 眼睛泛紅、眼睛分泌物變多、鼻塞、黃綠色濃稠鼻涕;喉嚨痛、咳嗽有痰;嚴重會出現支氣管炎、肺炎等問題。
貼心提醒:多喝水、多休息大多可自行痊癒,僅少數引起呼吸衰竭或嗜血症而死亡。提醒孩子和家人勤洗手,並視需要配戴口罩。
- 輪狀病毒
每年1月是高峰期, 5歲以下的幼兒要特別小心,「吐」與「拉」是典型的症狀,但一般民眾會分不清是感染諾羅或是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感染是以水瀉及發燒為主、諾羅病毒的嘔吐症狀更是明顯,要注意的是腹瀉前2天和後10天具有傳染力!
貼心提醒:勤洗手、戴口罩、不要摸眼、口、鼻是必要的,感染輪狀病毒後若無及早治療而嚴重到脫水,可能有生命危險。可自費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四.諾羅病毒
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高峰期發生在1月,主要會有嘔吐、腹瀉、發燒、頭痛等症狀,特別是年紀小的幼童嘔吐症狀會更明顯,通常症狀會持續1至2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具高度傳染力,急性腹瀉後48小時仍然具有高度傳染力。
貼心提醒:.嬰幼兒因嘔吐、體液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少量多餐、清淡飲食,蔬果要洗淨之外更要避免生飲及生食。.家長照顧病童後,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五. A型鏈球菌
冬季到初春的季節是感染的高峰期,佔所有兒童急性咽喉炎約25%,通常發生發生在5歲以上這些比較大一點的小朋友,假使感染常見狀況,包括:喉嚨痛、發燒、淋巴結腫大等。甚至引起「猩紅熱」,症狀:草莓舌、膿性扁桃腺炎…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採用抗生素治療須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勿自行提早停藥!
貼心提醒: 待抗生素療程結束可補充優酪乳、優格、益生菌來增加身體的好菌。
很多的病毒會透過呼吸、及手部傳染,因此戴口罩是必須的,手部的清潔非常重要,應以洗手皂和清水洗手,若是在戶外,可優先使用酒精性乾洗手液執行手部衛生。而如果能用肥皂洗手的情況之下就請一定要用肥皂將手洗乾淨, 可以教導小朋友利用正確洗手步驟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來徹底將手洗乾淨。